窗外横枝疏带竹

出自宋代陈文蔚的《用赵国兴梅韵自赋》,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uāng wài héng zhī shū dài zhú,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西效有宛枕溪居,特为孤芳小结庐。
窗外横枝疏带竹,花边流水暗通渠。
伊方傲矣百花上,我亦悠然三径馀。
此外不关茅屋事,为谁烟雨自妆梳。
()
宛枕,溪居,孤芳,小结,横枝,花边,流水,百花,悠然,茅屋,为谁,烟雨

诗词:《用赵国兴梅韵自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陈文蔚创作的《用赵国兴梅韵自赋》。诗人以自己的居所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景象。诗人居住在宛枕溪畔的西效地区,这是一个僻静的地方,他的住所是一个孤立的小屋。诗人特意选址此地,以便能够与自然相融合,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诗中描述了窗外的景象:稀疏的横枝上爬满了竹子,流水从花边细流而过,暗示了清幽的环境。诗人观赏着这美景,心情愉悦,感叹伊方(指花朵)自得其乐,而他也悠然自得,沿着小径漫步。这种自由自在的心境与自然景色相互映衬,彰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诗人通过表达自己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明了他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诗人强调他的住所并不在乎外界的琐事纷扰,只是专注于自己的思考和创作。他问道,这之外的事情与他的茅屋并无关联,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受外界干扰。最后两句“为谁烟雨自妆梳”,则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的赞美和对于艺术创作的自我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气的自然景观,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自由和创作的热爱。通过与自然的融合,诗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同时展示了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文蔚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陈文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