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逢不自閟

出自宋代戴表元的《书叹七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āo féng bù zì bì,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英英天上星,碌碌涧中石。
升沉虽不同,精爽或相激。
我有知名文,四海邯郸壁。
遭逢不自閟,颇为谈者惜。
谈者自不知,斯人宁易得。
()

《书叹七首》是宋代诗人戴表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英英天上星,碌碌涧中石。
译文:明亮的天上星辰,黯淡的涧中石头。

诗意:这首诗以天上的星辰和涧中的石头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与众不同的心境的思考和感慨。星辰高悬在天空,明亮璀璨,而石头沉默地躺在涧中,黯淡无光。这两个对比象征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作者自身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和价值。

赏析:诗中的星辰和石头是作者用来隐喻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命运和境遇。星辰高悬于天空,象征那些在社会上享有声望和地位的人,他们的光芒耀眼,备受瞩目。而石头则躺在涧中,黯淡无光,代表那些默默无闻、不被重视的人。作者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自己的文才和知名度,称自己的作品在四方传诵,如同邯郸城的城墙。然而,作者也表示自己的遭遇和心境并不是自愿的,希望能够有人理解和珍惜自己的感受。但他认为,那些善谈之人并不真正了解他的内心,而且很难得到与他相知相惜的人。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作者感叹自己的才华未能得到充分的认可和理解,同时也对那些只看表面、无法真正了解他内心的人表示遗憾。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内心的挣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戴表元

戴表元(1244~1310)宋末元初文学家,被称为“东南文章大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庆元奉化剡源榆林(今属浙江班溪镇榆林村)人。宋咸淳七年进士,元大德八年,被荐为信州教授。再调婺州,因病辞归。论诗主张宗唐得古,诗风清深雅洁,类多伤时悯乱、悲忧感愤之辞。著有《剡源集》...

戴表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