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曾有约

出自宋代邓深的《次韵易高士》,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óng zhōu céng yǒu yuē,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新诗叹干戈,流移痛眼边。
公若据要路,不惜金躯捐。
同舟曾有约,偿行亦忧煎。
政恐无此吟,掩卷空自怜。
()

《次韵易高士》是宋代诗人邓深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新的诗句叹息战争,流离失所令人痛心。如果您能守护国家的要道,甚至不惜生命献出。曾经我们在同一条船上订下了誓约,现在履行诺言也令我忧心忡忡。我担心政治的现实中没有这样的吟唱,而只有我自己默默地闭上书卷自怜自叹。

诗意:
《次韵易高士》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叹息和流离失所的痛苦。诗中展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以及为国家捐躯的决心。作者也提到过去的誓约与现实的忧虑,对政治现实的失望与无奈,以及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考。通过对战争的叹息,作者表达了对人民流离失所的痛心和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深切关注。诗中的"公若据要路,不惜金躯捐"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家捐躯的决心和牺牲精神,彰显了高尚的爱国情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政治现实的失望和对个体命运的忧虑,展现了作者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沉思。最后两句"政恐无此吟,掩卷空自怜"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现实的怀疑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以及对诗歌的慰藉与寄托。

总体而言,《次韵易高士》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流离失所和政治现实的思考与感慨,既展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又流露出对时代困境的无奈与苦闷,体现了宋代士人对国家和社会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邓深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进士。试中教官。入为太府丞,轮对论京西湖南北户及士大夫风俗,高宗嘉纳。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知衡州,盗望风帖息。擢潼川路转运使,盐酒虚额,久为民害,深请蠲除之。守令贪污,即劾奏。虞允文贻书,称其“不畏强御,思济斯民,挺然之操,未见近比。”后以朝散大夫致仕。爱居东湖之胜,筑室曰明秀,终老其中。深著有文集十卷,今存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邓深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