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言悲乱离

出自元代方回的《秋晚杂书三十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án yán bēi luàn lí,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窃尝评小陵,使生太宗时。
岂独魏郑公,论谏垂至兹。
天宝得一官,主昏事已危。
脱命走行在,穷老拜拾遗。
卒坐鲠直去,漂落西南陲。
处处苦战斗,言言悲乱离
其间至痛者,莫若八哀诗。
我无此笔力,怀抱颇似之。
()
岂独,论谏,得一,昏事,脱命,走行,拾遗

《秋晚杂书三十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天的晚上,我窃读评价小陵所作的诗词,使我回到太宗时代。并不仅仅是魏郑公,谏言劝谏的人都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天宝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职位,但他的统治已经陷入危险之中。我抛弃了生命,离开了安逸的生活,作为一个贫穷的老人,我去拜访那些被遗忘的文人。然而,最终我还是被迫坐起来,离开这个混乱的西南边疆。我到处都在苦苦战斗,每个人的言谈中都充满了悲伤和离散的气息。其中最令人痛苦的,莫过于那八个哀痛的诗篇。我没有那样的才华,但我内心的感受与那些诗篇颇为相似。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在秋天的晚上窃读小陵的诗作,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钦佩和对历史时代的思考。作者回想起太宗时代以及其中的政治斗争,表达了对当时谏言者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自己作为一个贫穷老人的艰辛境遇。诗中还提到了八个哀痛的诗篇,这可能指的是作者自己无法达到的文学高度,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这首诗词运用了古典的辞章和意境,通过描写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学的思考与回忆。它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代的向往和对自己才华的怀疑,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意境悲凉,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