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苇于焉臻

出自元代方回的《秀亭秋怀十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íng wěi yú yān zhē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天欲兴苍姬,一家三圣人。
扶持用礼乐,行苇于焉臻
有国八百年,终亦化为秦。
末俗夸神仙,吐故以纳新。
彭门讫有冢,瀛洲浩无津。
羽衣还缑山,举家不得亲。
君幸有美酒,何不频沾唇。
()
天欲,圣人,扶持,礼乐,行苇,化为,末俗,神仙,羽衣,举家,不得,美酒,频沾

《秀亭秋怀十五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欲兴苍姬,
一家三圣人。
扶持用礼乐,
行苇于焉臻。
有国八百年,
终亦化为秦。
末俗夸神仙,
吐故以纳新。
彭门讫有冢,
瀛洲浩无津。
羽衣还缑山,
举家不得亲。
君幸有美酒,
何不频沾唇。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时代的兴衰和人生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和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的"天欲兴苍姬"是指上天要兴起一个伟大的君主,"一家三圣人"指的是当时的皇帝和两位重要的官员。诗人认为,扶持国家的关键在于礼乐,但最终这个国家却被统一的秦朝所征服。末俗夸神仙,意味着人们对于过去的夸耀和对新事物的接纳。彭门的冢是指墓地,瀛洲是传说中的仙境,暗示了人生的不可逆转和无法寻求的归宿。诗人自比羽衣还缑山,表示自己无法回到故乡,举家离散。最后,诗人以君的美酒来寄托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朴素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无奈与追忆。诗中运用了一些隐喻和象征,如"天欲兴苍姬"、"一家三圣人"、"彭门讫有冢"等,增加了诗词的深度和意蕴。诗人通过描绘国家兴衰和个人离散的景象,展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和无助。最后两句以美酒来寄托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既流露出对逝去岁月的留恋,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词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慨,给人以沉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