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往挹风竹

出自元代方回的《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ǒ wǎng yì fēng zhú,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康庐插南斗,其西柴桑山。
我往挹风竹,如听渊明言。
作歌以自挽,于今垂千年。
有口可与饮,公心谁其传。
()
往挹,渊明,公心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康庐插南斗,其西柴桑山。
康庐,指陶渊明的庐山别墅。南斗是星宿的一部分,象征着陶渊明的高尚品质。柴桑山是指陶渊明的故里,表达了方回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这两句表达了方回与陶渊明相聚的场景。

我往挹风竹,如听渊明言。
挹风竹,指从竹子中品尝清风之意。方回以此表达了他对陶渊明文学思想的倾慕,仿佛能从风中听到陶渊明的声音。

作歌以自挽,于今垂千年。
方回以自己的歌谣来表达对陶渊明的怀念之情,这些歌谣流传至今已有千年之久。

有口可与饮,公心谁其传。
方回希望能够与陶渊明一起共饮,让陶渊明的公正品质在世间得以传承。

这首诗词表达了方回对陶渊明的敬慕和思念之情,他以自己的歌谣来表达对陶渊明的怀念,并希望能够与陶渊明共饮,传承陶渊明的公正品质。诗中通过康庐、南斗、柴桑山等意象,展现了方回对陶渊明的景仰和对陶渊明文学思想的认同。整首诗词充满了对先贤的崇敬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情,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先贤思想的传承和延续的精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