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儿肥马跃雕鞍

出自元代方回的《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ù ér féi mǎ yuè diāo ā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富儿肥马跃雕鞍,同伴何由识木兰。
拄杖扶携元未老,交床随逐本无官。
三叉路口人心异,百尺楼头客眼寒。
黠鬼老狐足妖怪,架中閒摘旧书看。
()
同伴,拄杖,随逐,人心,眼寒,妖怪,旧书

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

富儿肥马跃雕鞍,
同伴何由识木兰。
拄杖扶携元未老,
交床随逐本无官。

三叉路口人心异,
百尺楼头客眼寒。
黠鬼老狐足妖怪,
架中閒摘旧书看。

【中文译文】
富裕的子弟骑着肥胖的马,跃过雕鞍,
同伴们不知道欣赏木兰的英勇之处。
扶杖而行,搀扶着我,虽然年纪已老,
却没有官职,随心所欲地生活。

在三叉路口,人们的心思各异,
站在百尺楼上的客人目光冷漠。
狡猾的鬼怪和老狐狸,像妖怪一样,
我在书架旁悠闲地选取着旧书阅读。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方回所作的《病后夏初杂书近况十首》中的一首。诗人以病后夏初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己的近况和心境,抒发了对人情世态和自然之间的感悟。

首句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富贵之家的场景,富家子弟骑着肥胖的马跃过华丽的马鞍,展示出一种奢华和豪华的画面。然而,同伴却不理解或不欣赏诗人的内心世界,无法领悟到木兰的英勇和品质。

诗中的诗人已经年老,但依然精神矍铄,扶杖而行。他并没有被官职所束缚,自由自在地生活着,这体现了他对官场和功名的超然态度。他的交床伴侣是书籍,表明他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三叉路口的情景,人们的心思各异,意味着人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百尺楼上的客人目光寒冷,可能暗指社会冷漠和疏离。这种冷漠与诗人内心的独立和超脱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中,黠鬼、老狐狸和妖怪的形象象征着世间的狡诈和不可预测性。而诗人则在书架旁,随意地选择和阅读旧书,表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过去文化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对官场的态度以及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人情世态和自然的独特感悟。同时,通过对人们心思异同和社会冷漠的描绘,呈现了一种对世俗功名的超越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