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已并包

出自元代方回的《残春感事十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 xiàng yǐ bìng bāo,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学易何须博,乾坤第一爻。
两仪能细察,万象已并包
枯秸供羸马,纖鳞餵乳猫。
吾衰有三韭,端胜易牙庖。
()
乾坤,两仪,细察,枯秸

《残春感事十首》是宋代方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残春时节的感慨和思考。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残春感事十首

学易何须博,乾坤第一爻。
两仪能细察,万象已并包。
枯秸供羸马,纤鳞喂乳猫。
吾衰有三韭,端胜易牙庖。

译文:
学习易经何必繁琐,乾坤之间第一爻。
两仪能够细致观察,万物已经包含其中。
干枯的秸秆供养瘦弱的马儿,纤细的鳞片喂养乳食的猫儿。
我自己的衰老有三根韭菜,却胜过神医易牙的美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残春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的思考。诗中首先提到了学习易经,作者认为学习易经并不需要过于繁琐,而是要从简单的事物入手,如易经中的乾坤之爻,象征天地的始终。通过对这两个基本概念的细致观察,人们可以洞察万物的本质和规律。

接着,诗中描绘了一幅生活场景,用枯秸供养羸弱的马和纤细的鳞片喂养乳食的猫,暗喻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这种对微小事物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敏感和对细节的关注。

最后,作者用自己衰老的三根韭菜来比喻自身的衰老,认为自己的智慧和体悟胜过了传说中的神医易牙。这里的"三韭"可能指的是年老的头发或者指人老了,但智慧依然不衰。

整首诗通过对简单事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和智慧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和人生的洞察和领悟。这种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以及对细节的关注,是宋代诗词的典型特点之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