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为忍冻民

出自元代方回的《废宅叹》,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īn wèi rěn dòng mí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平。
兹为何人宅,桂柏犹苍苍。
楼阁已倾卸,下有室与堂。
窗户半拆卸,髹漆留余光。
釜去存破灶,画剥欹颓墙。
想见全盛时,日夜崇豆觞。
书塾在其左,子弟声琅琅。
问今安所往,岂不有死丧。
死丧则不然,避兵移他乡。
他乡亦不远,深阻逾磵冈。
自古有避地,兵来尚可避。
惟有避役难,追逮穷所至。
昔住大宅人,今为忍冻民
()
楼阁,倾卸,窗户,拆卸,髹漆,破灶

《废宅叹》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该诗描绘了一座废弃的宅邸,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繁荣和现实衰落的感慨。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废宅叹》中文译文:
这是谁的宅院,
桂树和柏树依然郁郁葱葱。
楼阁已经倾倒,
下面只有残存的房屋和厅堂。
窗户已经破败,
髹漆只剩下微弱的余光。
炊具不再存放在火灶上,
壁画剥落,墙壁颓废。
想象当年的全盛时期,
日夜热闹的宴会。
书塾在左边,
孩子们的读书声琅琅作响。
问今天他们去了哪里,
难道不是死亡和丧亡吗?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他们为了躲避兵乱而迁往他乡。
这个他乡也不算远,
但深山高岭却阻挡了前路。
自古以来就有避难的地方,
当兵乱来时还能躲避。
唯独避免服役难,
逃避和追捕无处不至。
曾经住在这座大宅的人们,
如今成为忍受严寒的百姓。

诗意和赏析:
《废宅叹》以废弃的宅院为背景,通过描写宅院的破败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过去荣光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落的感慨。诗中以寥寥数语勾勒出昔日繁荣的场景,如采用桂树和柏树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昔日宅院的青翠和庄严。然而,现在的楼阁倾倒、窗户破败、髹漆剥落,都映衬出宅院的凋敝和残破。通过对宅院的描述,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诗人通过描写宅院的衰落,将宅院与当时社会的动荡相联系。诗中提到子弟的读书声和宴会的热闹,显示了昔日宅院的繁荣和文化氛围。然而,现实中的人们已经离开,迁徙到他乡躲避兵乱。诗人通过描写他们的离去,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安和动荡。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痛惜。曾经住在这座大宅的人们如今成为忍受严寒的百姓,他们丧失了昔日的荣光和地位,遗憾和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整首诗通过对宅院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荣光的怀念、对现实衰落的感叹以及对人们命运的关切。

《废宅叹》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动荡的思考,通过描绘废弃宅院的凄凉景象,折射出人们的离散和生活的艰难。诗人运用寥寥数语,以形象的描写和对比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忧伤和感慨的氛围中。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人产生对兴盛和衰败、时光流转的思考。

总的来说,方回的《废宅叹》通过描绘废弃宅院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繁荣和现实衰落的感慨,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人们的离散。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唤起读者对光阴易逝、命运无常的思索,展示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人生命运的关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