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秋后尚无诗

出自元代方回的《立秋久无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kě néng qiū hòu shàng wú shī,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三伏厌厌病欲萎,可能秋后尚无诗
连宵急雨凉如洗,贫寐衰翁醉不知。
药饵谁精寸关尺,文章空说斗牛箕。
西斋池上堪逃暑,木落吾将信所之。
()
厌厌,可能,无诗,贫寐,药饵,寸关尺,文章

《立秋久无诗》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厌倦夏季的人,他在立秋过后依然没有写出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期待和对自己文学创作不得意的无奈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解析这首诗。

《立秋久无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三伏厌厌病欲萎,
可能秋后尚无诗。
连宵急雨凉如洗,
贫寐衰翁醉不知。
药饵谁精寸关尺,
文章空说斗牛箕。
西斋池上堪逃暑,
木落吾将信所之。

这首诗的诗意和赏析如下:

诗的开头写道:“三伏厌厌病欲萎”,描绘了夏日的炎热使人感到疲惫不堪,渴望着秋季的到来。接着作者说:“可能秋后尚无诗”,表达了自己在立秋之后仍然没有创作出一首诗,显示了他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失望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连绵不断的夜雨,将夏天的炎热完全冲刷洗净,带来了清凉。然而,作者以“贫寐衰翁醉不知”的方式,暗示他对这种清凉无法感知,可能是因为他在夏天的酷暑中已经陷入了沉重的困倦和衰老。

下面两句“药饵谁精寸关尺,文章空说斗牛箕”探讨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困境。他认为即使是那些医治疾病的药物,也无法解决他的困境,因为他无法找到灵感和创作的源泉。同时,他对于那些虚有其表的文章和言辞空谈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们不能真正传达出准确的意义和情感。

最后两句“西斋池上堪逃暑,木落吾将信所之”描绘了一个景象,作者躲避夏日的酷暑,来到西斋的池边,寻找灵感和思考的空间。而当秋天的树叶凋零时,他将会相信自己所寻找的东西,也就是对文学创作的渴望和信念。

这首诗通过描述夏日的艰辛和对秋天的期待,表达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困境和对于灵感的渴望。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比,以及对于文章和言辞的思考,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和对于诗歌创作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