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在江之阴

出自元代方回的《题刘养晦练江并序文炳》,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uē zài jiāng zhī yī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朝为练江吟,暮为练江吟。
练江果何在,曰在江之阴
练江不在眼,练江常在心。
譬之古君子,土思操南音。
褰裳涉其浅,拿舟济其深。
练江可以钓,得鱼沽酒斟。
季子佩六印,陶朱贾千金。
此事决失望,鸥盟难重寻。
秋落粪本木,春返来宾禽。
矫首天都峰,吾亦辞武林。
()
何在,不在,常在心

《题刘养晦练江并序文炳》是宋代方回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练江"为主题,通过描绘作者在不同时段对练江的吟咏和思考,表达了对练江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反思。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朝为练江吟,暮为练江吟。
练江果何在,曰在江之阴。
练江不在眼,练江常在心。
譬之古君子,土思操南音。
褰裳涉其浅,拿舟济其深。
练江可以钓,得鱼沽酒斟。
季子佩六印,陶朱贾千金。
此事决失望,鸥盟难重寻。
秋落粪本木,春返来宾禽。
矫首天都峰,吾亦辞武林。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练江的深情赞美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在朝和暮吟咏练江的场景为线索,通过对练江的描述,展现了练江之美对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诗中提到,练江的美不仅仅存在于眼前的景色,更深入到内心深处,成为作者心灵中永恒的存在。作者将练江比作古代君子执著于南音的心境,将其视为一种精神追求。

诗中还描绘了作者与练江的亲密关系。他褰裳涉过浅水,驾舟渡过深水,以达到更深入练江的目的。练江不仅仅是观赏的对象,更是作者的钓鱼之地,从中得到鱼,再沽酒斟。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宁静和满足的感觉,暗示了作者在练江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诗的后半部分以一系列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凸显了作者对练江之美的珍视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季子佩六印、陶朱贾千金,这些富贵繁华的象征,与练江的美相比,都成为了虚幻和失望。诗中还提到鸥盟难重寻,意味着纯真和美好的事物很难再次被找到。

最后两句以自然景象作为结尾,秋落粪本木,春返来宾禽。这里作者通过描绘季节的变迁,表达了对练江之美的持久和不变的信念。矫首天都峰,吾亦辞武林。这句则表达了作者将放下一切功名利禄,追求内心世界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练江之美的描述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同时,诗词中的自然景象和比喻手法增加了诗意的深度和广度,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