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香腮褪红玉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东坡引》,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ǐ lái xiāng sāi tuì hóng yù,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
花梢红未足。
条破惊新绿。
重帘下遍阑干曲。
有人春睡熟。
有人春睡熟。
鸣禽破梦,云偏目蹙。
起来香腮褪红玉
花时爱与愁相续。
罗裙过半福。
罗裙过半幅
()

《东坡引》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花梢红未足。
条破惊新绿。
重帘下遍阑干曲。
有人春睡熟。
有人春睡熟。
鸣禽破梦,云偏目蹙。
起来香腮褪红玉。
花时爱与愁相续。
罗裙过半福。
罗裙过半幅。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春天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诗中描述了春花初开的景色,花朵还未完全绽放,但红色的花梢已经十分美丽。同时,绿色的新叶也因花朵的开放而惊艳地闯入人们的视线。重重帘幕下,遍布着绿叶的枝条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有些人已经陶醉在春天的气息中,沉睡不醒,而鸣禽的歌声打破了他们的梦境,云彩也因此而使人眉头紧锁。然后,有人从沉睡中醒来,脸上的红晕逐渐褪去,像一颗红玉。在这个花开的季节,爱情和忧愁如影随形地交织在一起。最后两句表达了罗裙妇女的福分和美丽,以强调春天的魅力。

赏析:
《东坡引》以简洁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情。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花梢红与新绿的对照,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作者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反映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从沉睡中醒来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面容和情感的变化,使诗词更具生动感和艺术感。通过这种描绘手法,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表达方式,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人们的情感起伏。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感慨,也启示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情感的认知。这首诗词在宋代以后受到了广泛的赞赏和传诵,被视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