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非成方前

出自元代方回的《题唐师善洪崖图》,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é fēi chéng fāng qiá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太白尚不识,洪崖焉肯来。
一蹇五獠奴,奸人之所为。
得非成方前,独地雋不疑。
至今好仙者,犹为图画欺。
()

《题唐师善洪崖图》是宋代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太白尚不识,洪崖焉肯来。
一蹇五獠奴,奸人之所为。
得非成方前,独地雋不疑。
至今好仙者,犹为图画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洪崖图,以及人们对于洪崖图的魅力和欺骗。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于洪崖图的怀疑和不信任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洪崖图为题材,洪崖图是一幅以唐代大诗人杜甫为主题的画作,展现了杜甫在洪崖山遭遇盗贼的故事。诗人方回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洪崖图的看法。

首句"太白尚不识,洪崖焉肯来",表达了太白(指杜甫)尚未认识洪崖图,因此洪崖图何来的意思。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洪崖图的质疑。

接下来的两句"一蹇五獠奴,奸人之所为",意味着洪崖图中描述的是一群残忍的盗贼。诗人将这些盗贼称为"五獠奴",暗指他们的凶残和恶劣,认为这些恶徒所为是不可信的。

然后是"得非成方前,独地雋不疑",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认为洪崖图可能不是真实的,而是画家杜甫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而创造的。"成方前"指的是杜甫的字,"独地雋"指的是杜甫的笔名"杜甫雋"。诗人认为,只有杜甫自己才能知道洪崖图的真实与否,其他人对它的怀疑是合理的。

最后一句"至今好仙者,犹为图画欺",指的是一些信奉仙道的人们,他们对洪崖图的迷恋与崇拜,实际上是被画作所欺骗的。诗人认为,现在仍有人被洪崖图的美丽所迷惑,而不愿相信其中可能的虚构。

这首诗词通过对洪崖图的质疑和怀疑,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作品真实性的思考,并提醒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保持理性,不要被表面的美丽所迷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