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到天心

出自宋代郭印的《宿大明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íng yuè dào tiān xīn,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历览成终日,禅房处处深。
野僧应怪见,俗客可幽寻。
烟竹寒垂幄,风松静鼓琴。
清谈不知寐,明月到天心
()
禅房,俗客,清谈,不知,明月

《宿大明寺》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大明寺宿处的心境和感受。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历览成终日,
禅房处处深。
野僧应怪见,
俗客可幽寻。
烟竹寒垂幄,
风松静鼓琴。
清谈不知寐,
明月到天心。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大明寺宿处的情景和心境。诗人整日游览,感悟颇多,禅房中处处都有深邃的意味。野外的僧人会对诗人的行为感到惊奇,而世俗的客人却能在这里找到幽静的栖息之地。烟雾弥漫,竹林寒冷而低垂,风吹松树,安静地弹奏着琴。清淡的谈话让人心境开阔,不觉入眠,明月照耀着天空,似乎也映照着内心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大明寺宿处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深远的禅修环境。诗人通过历览全日的经历,感受到禅房的深邃之处。大明寺的僧人对于诗人的行为感到惊奇,而世俗的客人却能在这里找到一片幽静的天地。烟雾弥漫,竹林低垂,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与此同时,风吹过松树,又带来了一份宁静与安静。清淡的谈话使人们的心境得到开阔,不觉入眠,仿佛明月也照亮了内心的宁静和澄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禅修环境,展示了大自然与内心的和谐。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禅修的意境,诗人表达了追求心灵宁静和修养的愿望。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感悟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宁静与美好的画面,引发读者对于内心平静与宁静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郭印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