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应得访云林

出自宋代李复的《熙州再乞罢》,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īng qiū yīng de fǎng yún lí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末途潦倒愧知音,幕府重来岁月侵。
狂见请缨憎往策,礼容著帽感虚襟。
白头久厌戎衣窄,黧面空嗟寒色深。
东望故山今有约,清秋应得访云林
()

《熙州再乞罢》是宋代李复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在患难困苦之际,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对友谊的思念。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熙州再乞罢
末途潦倒愧知音,
幕府重来岁月侵。
狂见请缨憎往策,
礼容著帽感虚襟。
白头久厌戎衣窄,
黧面空嗟寒色深。
东望故山今有约,
清秋应得访云林。

译文:
在这最后的路上,我潦倒而惭愧,对知音感到愧疚。
幕府的重归使岁月侵蚀了我。
狂妄地提出建议,却遭到厌恶的回绝,
礼仪的容貌下,我感到虚伪和短浅。
白发已久,我厌倦了狭小的戎衣,
黧黑的脸色中,我唏嘘冷寒之深。
望向东方,故乡已经有了约定,
清秋中应该去拜访云林。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李复在逆境中的心情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诗人身处困境,感到悔恨和愧疚,因为他无法回报那些真心待他的知音。幕府的重来使他再次陷入困境,岁月的流逝也给他带来了伤害。诗人曾经狂妄地提出建议,但却遭到他人的厌恶和回绝,使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他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行为和仪态只是虚伪的表面,对此感到愧疚和自责。

诗人描绘了自己白发苍苍、戎衣狭窄的形象,表达了对军旅生活的厌倦和对寒冷孤寂的感叹。他望向东方,远离战乱的地方,心中满怀对故乡的思念。他希望在清秋时节去拜访云林,寻找宁静和内心的慰藉。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揭示了诗人在逆境中的苦闷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自身遭遇的反思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表达了对内心宁静和温暖的渴望。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动态,使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复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李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