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烟物景共苍苍

出自宋代释绍嵩的《至昌国》,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én yān wù jǐng gòng cāng cā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浪迹悠然到海乡,人烟物景共苍苍
孤猿更发秋风裹,赖有从前石作肠。
()
浪迹,悠然,物景,苍苍,孤猿,秋风

《至昌国》是宋代释绍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浪迹悠然到海乡,
人烟物景共苍苍。
孤猿更发秋风裹,
赖有从前石作肠。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释绍嵩漫游至昌国的情景。他来到了一个海滨之地,感受着那里人们的繁忙和物事的多样性,而自己则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浪迹者。然而,尽管周围的景色是苍苍茫茫的,但他仍然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悠远的氛围。在这个孤独的环境中,一只孤猿也随着秋风的吹拂发出声音,仿佛在回应着诗人的心境。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从前的回忆和感慨,似乎那些石头变成了诗人内心的纽带和寄托。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的旅途和心境,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回忆的追求。诗人将自己形容为一个浪迹者,漫游到了一个人烟稀少、景色广袤的海滨之地。他感受到周围事物的苍苍茫茫,但却能够在其中找到一种宁静和悠远的感觉。孤猿的出现增添了一丝孤寂和凄美,与秋风一同呼应着诗人内心的感受。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过去回忆的珍视和怀念,石头被用作肠的比喻,暗示着它们在诗人心中承载着情感和记忆的功能。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展示了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交融,传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和回忆的追求。通过描写自然的孤寂和诗人内心的寄托,诗词唤起了读者对于自由、孤独和人生的思考,并在寥寥数语中传递出深邃的意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绍嵩

释绍嵩,字亚愚,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长于诗,自谦“每吟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随得随失”。今存《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系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秋自长沙出发,访游江浙途中寓意之作。后应知嘉兴府黄尹元之请,主嘉兴大云寺。事见本集卷首自序。 释绍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本为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释绍嵩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