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天不应

出自宋代释绍昙的《偈颂一百一十七首》,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jiào tiān bù yī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
雷轰荐福碑,天秘无文印。
字义既难明,心传谁得正。
东湖泻恨浪滔天,惊{確石换忄}瑞岩残梦醒。
猛拍阑干,叫天不应
哭泣不成兮笑不成,野花泪湿千峰影。
()
文印,字义,难明,滔天,阑干,不应,哭泣,不成,野花,千峰

诗词:《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昙

中文译文:
雷声轰鸣荐福碑,
天籁无法印文辞。
字义难明谁能悟,
心传与谁得正义。

东湖波浪滔天怒,
惊醒瑞岩残梦痴。
猛然拍打阑干处,
呼天却无任何回应。

哭泣不能成为笑,
野花泪湿千峰峦。

诗意及赏析:
这首诗是释绍昙所作,《偈颂一百一十七首》是一部佛教偈颂集。诗中以雷声轰鸣的方式开篇,描绘了雷声在荐福碑上响起的场景。然而,天籁之音却无法印刻在碑文之上,字义难以明了,需要内心的传递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东湖波浪滔天的景象,这种惊鸿一瞥唤醒了诗人残存的梦境。他猛然拍打着阑干,呼天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在这种无声无息的环境中,他发现自己无法哭泣,也无法笑出声来。

最后两句以野花泪湿千峰峦作为结尾,表达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悲伤和孤寂。野花的泪水湿润了千峰峦的影子,暗示着自然界中的悲伤与人类的情感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意境。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从字义难明到心传,从雷声到波浪滔天,再到野花的泪水,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种种事物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矛盾与无奈的感受。整首诗意蕴含深远,启发人们对人生、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绍昙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释绍昙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