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肚裹觅知音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颂证道歌·证道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ǔ shī dù guǒ mì zhī yī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去圣远兮邪见深,祖师肚裹觅知音
两个禅僧相借问,旧时佛法不如今。
()
祖师,知音,借问,佛法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去圣远兮邪见深,
祖师肚裹觅知音。
两个禅僧相借问,
旧时佛法不如今。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的思考和对当代佛法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佛法的优劣,表达了对现代佛法的崇敬和认可。

赏析:
诗词开头写道“去圣远兮邪见深”,意味着追求圣人之道的路途遥远而邪见却很深。这种远离佛教的圣贤之道的情形下,祖师将智慧藏于肚中,耐心寻找志同道合的知音。接下来的两句“两个禅僧相借问,旧时佛法不如今”,表明两位禅僧相互借问,认为现代的佛法已经超越了古代的佛法。这种对现代佛法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同时也体现出对佛法的研究和发展的期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代和现代佛法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现代佛法的崇敬和认可,并呼吁人们对佛法的修行和研究有更高的期望。这首诗词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法的热爱和对人类进步的信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