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端如来识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偈颂十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áo duān rú lái shí,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迷指不见月,两处大譊讹。
来叩普庵老,真心岂奈何。
除非君自肯,阳春白雪歌。
毛端如来识,言说用闲多。
情忘并想尽,不断这摩诃。
()
不见,真心,奈何,毛端,如来识,言说,想尽

《偈颂十四首》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迷指不见月,两处大譊讹。
无论如何追求,却无法真正看到月亮。在两个地方都存在着巨大的错误和误解。

来叩普庵老,真心岂奈何。
我前来拜访普庵老和尚,但真诚的心却遭遇了困难。

除非君自肯,阳春白雪歌。
除非你自己愿意,否则阳春白雪的美景也无法被歌颂。

毛端如来识,言说用闲多。
毛端如来的智慧是无穷的,但言语的运用却是琐碎的。

情忘并想尽,不断这摩诃。
忘却情感,并尽力思考,这才能超越世俗的迷惑。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追求真实和超脱尘世的内心感受。诗人通过描述迷指不见月和大譊讹的情况,表达了人们在追求真相和理解世界时所面临的困惑和障碍。他前来拜访普庵老和尚,希望能够得到真实的指导和启示,但却发现真心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满足。诗中提到阳春白雪的歌颂,是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也暗示了除非内心真诚,否则无法体验和欣赏美好事物的真正意义。

诗中还提到毛端如来的智慧和言语的运用。毛端如来是佛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智慧被认为是无限的,但诗中指出,言语的运用却是琐碎的,暗示了言语的局限性和表达的不完整性。

最后,诗人呼吁忘却情感并尽力思考,这样才能超越世俗的迷惑。这是对修行和追求内心解脱的一种倡导。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真实、智慧和内心解脱的追求,通过对人生境遇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示了佛教思想中的禅意和超脱世俗的精神。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