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负债无依倚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颂四宾主》,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g cháng fù zhài wú yī yǐ,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宾中宾,借钱沽酒设狂人。
常常负债无依倚,谤教虚招地狱因。
()
借钱,狂人,负债,虚招,地狱

《颂四宾主》是宋代释印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一种颂扬和赞美的情感,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
宾客之中有一位狂人,借钱购买美酒。他常常负债累累,无所依靠,被人谩骂,却虚假地宣称自己会下地狱。

诗意和赏析:
《颂四宾主》通过描述一个借钱买酒的狂人,揭示了人生中的困境和虚伪。诗中的狂人不仅负债累累,没有任何支撑,而且还以假象吸引人们的注意。这种形象意味深长,可以理解为对社会上一些虚伪行为的批判。

诗中的"宾中宾"一词暗示了狂人的地位,他在宾客之中是与众不同的存在。他以借钱沽酒的方式过着放纵的生活,这种行为在当时社会中可能被视为不正常或不被接受。

诗中描述的狂人常常负债无依倚,暗示了他生活的困境和无奈。他可能沉溺于欲望,忽视了现实中的责任和义务。然而,他却以一种虚假的方式宣称自己会下地狱,这种行为显示出他对宗教或道德的嘲讽。

通过描绘狂人的形象,诗词表达了对虚伪行为和道德倒退的不满。它呼吁人们应当珍惜真实和正直,不要被欲望所迷惑,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追求更高尚的生活境界。

总之,《颂四宾主》展示了宋代诗人释印肃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通过狂人形象的描绘,传达了对虚伪和道德沦丧的批判,并呼吁人们追求真实和高尚的生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