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自障碍

出自宋代释正觉的《偈颂二百零五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iù dào lún huí zì zhàng à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唯只一真心,三缘坐断谁升沉。
遂成十法界,六道轮回自障碍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灵从何来,圣亦何在。
拄杖敲时灶堕摧,一片虚明绝中外。
()
真心,升沉,障碍,得名,从何来,何在,拄杖,明绝

诗词:《偈颂二百零五首》

唯只一真心,三缘坐断谁升沉。
遂成十法界,六道轮回自障碍。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灵从何来,圣亦何在。
拄杖敲时灶堕摧,一片虚明绝中外。

中文译文:
只有一颗真正的心,三缘束缚使人难以升腾或沉沦。
于是形成了十个法界,六道轮回成为自身的障碍。
不见一个法门即为如来,方能称为观自在。
见到怪异的事情不感到奇怪,那种奇怪的自然会破坏自己。
灵性从何而来,圣贤又在何处。
当敲击拄杖的时候,灶台倒塌而毁,一片虚明遍及内外。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偈颂二百零五首》中的一首。诗中探讨了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与法的关系。诗词以佛教的思想为基础,通过表达一颗真正的心对于个体修行的重要性。作者在诗中提到了三缘,指的是欲望、嗔恨和无知,这些束缚了人们的心灵,使其难以超越轮回的限制。

诗中提到的十法界,指的是佛教中的十个境界,从最低的地狱界到最高的佛界。六道轮回则表示人们在生死轮回中不断受苦,自身也成为了超越轮回的障碍。

诗人通过强调不仅要看到具体的法门,还要认识到其中蕴含的佛性,才能真正成为观自在的修行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见怪不怪的心态,认为奇异的事情并不足为奇,而是那种奇异的心态会破坏个体的修行。

最后几句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人与法的关系,拄杖敲击灶台,灶台倒塌而毁,象征着个体内心的觉悟与超脱,一片虚明则代表超越了内外的境界。

这首诗词通过佛教的哲学思想,探讨了人的内心世界与修行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修行者需要具备的真正的心态和觉悟。它在简洁的语言中传达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