澗月之孤

出自宋代释正觉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jiàn yuè zhī g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
澗月之孤,岩松之癯。
秋生眉目,霜侵发须。
诸法之相了空寂,妙存之性非有无。
一尘飞巨海,片雪点红炉。
应事头头俱出碍,自然妙触解回途。
()
眉目,空寂,有无,飞巨海,红炉,头头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禅修者的境界为主题,表达了禅修者超越尘世的境界和悟性的境地。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澗月之孤,岩松之癯。
秋生眉目,霜侵发须。
诸法之相了空寂,妙存之性非有无。
一尘飞巨海,片雪点红炉。
应事头头俱出碍,自然妙触解回途。

这首诗词充满了禅宗的意境和哲理。禅人孤立于澗月之间,瘦弱如岩松。秋天的气息透过禅人的眉目,霜寒侵入他的发须。这些描写表达了禅人与自然的融合,以及他与世俗之间的超越。

诗词中的“诸法之相了空寂,妙存之性非有无”表达了禅修者对现象世界的超越与内在真性的体悟。一尘飞扬,如同巨大的海洋,片雪点缀红炉。这里的一尘、片雪都代表了世俗的烦恼和欲望,而巨海和红炉则象征了禅修者内心的广阔和明亮。

最后两句“应事头头俱出碍,自然妙触解回途”表达了禅修者在面对事物时不受外界约束的自然心境。禅修者能够自如地应对各种事物,不受其困扰,自然地触发内在的智慧,回归本源。

这首诗词通过对禅修者境界的描绘,展现了禅宗的思想和修行境界。以自然界的景物为背景,将禅修者的境界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超越尘世,悟性自在的禅修境地。这种超越和自在的境界给人一种宁静、明亮和解脱的感受,使人们对禅修者的境界产生赞叹和敬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