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一尘

出自宋代释正觉的《禅人写真求赞》,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dà fāng yī ché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
似与不似,毫厘千里。
真与不真,大方一尘
理无生兮如梦事,妙不死也如谷神。
彻见渊源方是我,了知变态无别人。
()
大方:(书)(名)指专家学者;内行人:~之家|贻笑~。②(形)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出手~。[近]慷慨。[反]吝啬|小气。③(形)(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举止~。[近]自然。[反]拘谨|害羞。④(形)(样式、颜色等)不俗气:陈设雅致~。
如梦不死谷神:谷神gǔshén被信仰为促进谷物生长保证五谷丰收并主宰植物每年的生长、腐烂和再生的神
渊源:(名)水源。比喻事情的本源:历史~。
变态:(动)动、植物在生长期间发生的变化。②(动)人的生理、心理出现不正常状态。③(名)不正常状态。

诗词:《禅人写真求赞》
朝代:宋代
作者:释正觉

《禅人写真求赞》是宋代禅宗僧人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似与不似,毫厘千里。
真与不真,大方一尘。
理无生兮如梦事,妙不死也如谷神。
彻见渊源方是我,了知变态无别人。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禅修的境界和禅者对于真实与虚幻、存在与非存在的认识,表达了禅宗的思想和觉悟的境界。禅人在修行过程中,通过思考和体验,对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和虚幻性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领悟。他认识到真实与虚幻之间只有微小的差距,存在与非存在之间只有微弱的界限。禅修者透过禅定的修行,超越了对外在世界的表面现象的执着,超越了对真实与虚幻的二元对立的认识,进入了一种超越言语和概念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展示了禅宗的核心思想。诗中的似与不似、真与不真,用毫厘千里、大方一尘的比喻,形容了禅修者对于世界的微妙观察和洞察。禅人认识到现实世界的表面现象常常具有虚幻和相对性,并以禅宗的觉悟为基础,将世界视为一种梦幻的存在。

诗中的理无生兮如梦事、妙不死也如谷神,表达了禅宗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禅修者通过深入的内省和觉察,明白了一切现象皆是无常和虚幻的,而禅宗的觉悟则能够超越生死的限制,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最后两句彻见渊源方是我,了知变态无别人,强调了禅修者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认知。禅修者透过禅定的修行,洞悉了自我存在的本源,体悟到自己与他人并无根本的区别。这种觉悟使禅修者超越了对自我和他人的分别,达到了超越个体和普遍的统一之境。

总之,《禅人写真求赞》这首诗词通过对禅宗思想的艺术表达,揭示了禅修者对于现实世界的洞察和对自我与他人的超越认知,展示了禅宗的智慧和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