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则禅板蒲团

出自宋代释智朋的《偈倾一百六十九首》,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zuò zé chán bǎn pú tuá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天地发祥,圣人诞降。
恩沾四海,德被万邦。
林下道人,坐则禅板蒲团,用则拄杖拂子,无非仰答圣恩。
今日赞祝一句,又作么生,此心心外更无心。
()
天地,发祥,圣人,恩沾,四海,万邦,道人,禅板,蒲团,拄杖,拂子,圣恩,作么生,心心,无心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是宋代释智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天地的起源,圣人的降生,以及圣人的恩泽普及四海,德行被万邦景仰的主题。诗词通过描绘林下道人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圣恩的感激和对圣人智慧的敬仰。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天地发祥,圣人诞降。
恩沾四海,德被万邦。

这两句表达了天地的起源和圣人的降生,暗示了圣人的伟大和神圣性。圣人的出现为世界带来了恩泽和德行,使得四海之内都受到他的庇佑。

林下道人,坐则禅板蒲团,
用则拄杖拂子,无非仰答圣恩。

这几句描绘了林下道人的生活方式。他在禅定中坐在蒲团上,用拄杖和拂子来行走和使用物品。这些行为都是他对圣恩的回应和敬仰。林下道人的修行方式体现了对圣人智慧的追求和敬畏。

今日赞祝一句,又作么生,
此心心外更无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在赞叹圣人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修行和人生意义。他认为自己的心境超越了世俗的欲望和烦恼,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追求智慧和境界的提升。

这首诗词通过对圣人和林下道人的描绘,表达了对圣恩的感激和对圣人智慧的敬仰。诗人通过自身修行的态度和心境展示了对圣恩的领悟和对智慧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词简洁而富有哲理,展示了佛教思想和修行的内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朋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释智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