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有寻芳拾翠人

出自宋代释智愚的《颂古一百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iàn yǒu xún fāng shí cuì ré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踪迹由来久避秦,洞门深锁古台春。
落花只为随流去,便有寻芳拾翠人
()
踪迹,由来,落花

《颂古一百首》是宋代释智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踪迹由来久避秦,
洞门深锁古台春。
落花只为随流去,
便有寻芳拾翠人。

诗词中表达了对古代的怀念和对历史的追溯。"踪迹由来久避秦"意味着古代的痕迹已经避开了秦朝的统治,展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敬仰。"洞门深锁古台春"描绘了一幅古老的景象,洞门深闭,古台上的春天似乎被封存起来,暗示了岁月的变迁和古代文化的沉淀。

"落花只为随流去"表达了一种洒脱的态度,将落花比喻为随波逐流的自由,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这句诗也可以被理解为对逝去的岁月和事物的无悔的态度。

"便有寻芳拾翠人"展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这句诗中的寻芳和拾翠可以理解为对美丽的景色和珍贵的珠宝的追求,同时也隐含了对于优秀文人雅士的赞美和追随。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古代的回溯,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中融入了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这些思想和情感通过简练而优美的语言表达,给人一种沉静、深远的艺术享受,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历史文化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