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变难分亟自逃

出自宋代释智愚的《颂古一百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uí biàn nán fēn jí zì táo,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季咸曾相壶丘子,随变难分亟自逃
输与高楼凝望者,炯然明可察秋毫。
()
相壶,随变,高楼,凝望者,炯然,秋毫

《颂古一百首》是宋代释智愚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季咸曾相壶丘子,
随变难分亟自逃。
输与高楼凝望者,
炯然明可察秋毫。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以及他在面对变迁时所表现出的机智和逃避的态度。诗中还强调了他的胸怀和洞察力,以及在高楼之上凝望者的注视下,他的明察秋毫之能。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抓住了历史人物季咸的特点。季咸曾是壶丘子的相(官职),面对变幻莫测的时局,他能够灵活应对,迅速逃避危险。这体现了他的机智和聪明才智。

接着诗中描述了输送情报给高楼上凝望者的场景。高楼凝望者代表了社会上对季咸的关注和期待,他们在注视下,期待着他的表现。而季咸则以炯然明察秋毫的姿态示人。这句表达了他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即使是微小的细节也能被他明察出来。

整首诗词通过对季咸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的聪明才智和冷静应对的能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的赞美和敬佩之情。这首诗词以简短的篇幅展现了季咸的特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读者对历史人物的智慧和胆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