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挥空

出自宋代释智愚的《偈颂十七首》,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lì jiàn huī kō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
金碑刮膜,自病难医。
利剑挥空,逃踪莫及。
何以横拈尘尾,抑挫来机。
杀活虽殊,对扬有淮,什麽人得此三味。
一二三,三二一。
()

《偈颂十七首》是宋代释智愚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金碑刮膜,自病难医。
利剑挥空,逃踪莫及。
何以横拈尘尾,抑挫来机。
杀活虽殊,对扬有淮,什麽人得此三味。
一二三,三二一。

译文:
黄金碑上刮去病症,自身疾病难以治愈。
利剑挥舞却无所获,逃遁的踪迹难以追及。
如何能够横握尘埃的尾巴,压制来临的机遇。
杀戮和生存虽然不同,但相互对抗却有着某种联系,有谁能够领悟这种境界。
一二三,三二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作者以金碑刮膜、利剑挥空的形象,意味着人们在追求名利和权势的过程中,往往得不到真正的满足和成就。无论是追逐金钱还是权力,都难以解决内心的病症,难以获得真正的自我救赎。

诗中的“横拈尘尾”和“抑挫来机”传达了一种对待机遇和困难的态度。作者认为,当面临困境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抓住机遇的尾巴,抑制困难的来临,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诗词最后两句“杀活虽殊,对扬有淮,什麽人得此三味。一二三,三二一。”表达了人们在生存和竞争中的相互关系。无论是杀戮还是生存,它们虽然不同,但却相互对立,相互影响。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有谁能够领悟这种辩证的境界,融会贯通其中的智慧与哲理。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象征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人生的苦难、困境和智慧的探索。它呈现出一种平和的态度,表达了解脱于世俗纷扰、追求内心自由和智慧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