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差万别尽圆通

出自宋代释宗杲的《偈颂一百六十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ān chā wàn bié jǐn yuán tō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心空及第无阶级,直下忘怀罪性空。
一念廓然三际断,千差万别尽圆通
()
及第,阶级,直下,忘怀,罪性,一念,廓然,三际

《偈颂一百六十首》是宋代释宗杲所著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心空及第无阶级,
直下忘怀罪性空。
一念廓然三际断,
千差万别尽圆通。

【译文】心灵的广阔无边,没有任何等级之分,
直接超越,忘却罪性的空无。
一念间,无限广阔,断绝了世间的界限,
千差万别的事物皆可以完美融通。

【诗意】这首诗词表达了禅宗的思想,诗人通过运用禅宗的概念,描绘了心灵的境界和解脱的境地。诗中所言的"心空及第无阶级",指的是人的内心是广阔无边的,没有等级之别,每个人都有可能达到解脱的境地。"直下忘怀罪性空"表达了超越罪恶、陷入空无境地的意境,通过放下一切,心灵得以纯净。"一念廓然三际断"说明禅宗修行者能够超越世间种种界限和限制,心境无边无际。"千差万别尽圆通"传达了一种境界,即在看似不同的事物之间,能够体现出无处不圆通、无处不融通的智慧。

【赏析】这首诗词运用简练的语言,以禅宗的思想为主题,展现了禅修者追求心灵解脱的境界。通过描绘心空无阶级、忘怀罪性空、一念廓然三际断和千差万别尽圆通等意象,诗人表达了禅修者超越世俗界限、超越罪恶的境地,以及心灵的圆融和智慧的境界。这首诗词简练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体现了禅宗的修行理念和境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释宗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