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头有力千钧重

出自宋代释祖钦的《偈颂七十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àn tóu yǒu lì qiān jūn zhòng,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觌面提来付与伊,分明此意没东西。
腕头有力千钧重,谁道通身是水泥。
()
觌面,付与,分明,此意,东西,腕头,有力,千钧,通身,水泥

诗词:《偈颂七十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祖钦

译文:
觌面提来付与伊,
分明此意没东西。
腕头有力千钧重,
谁道通身是水泥。

诗意:
这首诗是释祖钦的《偈颂七十二首》之一。诗中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的真相和人性的局限。诗人以诗意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常常陷入的一种迷思:外表的虚幻和内在的真实之间的差距。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人们对现实的错误理解。首先,诗人提到了两个人面对面的情景,暗示了一种交流和传递的动作。然而,接下来的一句“分明此意没东西”,表明这种交流实际上没有传递任何有意义的内容。这里的“没东西”可以理解为交流中的空洞和空虚。

接着,诗人使用了“腕头有力千钧重”的形象来形容人身上的力量和坚固性。然而,最后一句“谁道通身是水泥”,暗示了人的身体也有着脆弱的一面,即使看似坚固,实际上也很容易被破坏。这里的“水泥”可以理解为表面的假象或伪装。

整首诗通过对现实和人性的揭示,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警示:人们应当超越表面的虚幻,深入思考和认识真实的本质。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以及对矛盾的处理,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引发读者对人生、真实与虚幻的思考。

这首诗以其简洁、深刻的表达方式,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展现了宋代佛教文学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存在和人性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祖钦

释祖钦(一二一六~一二八七),号雪岩,闽之漳州(今福建漳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洎、妙峰善、石田薰诸老,无所发明。闻天目礼住净慈,怀香请益,亦无所入。遂上径山谒无准师范禅师,依师范最久。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潭州龙兴禅寺,后历住湘西道林禅寺、处州南明佛日禅寺、台州仙居护圣禅寺、湖州光孝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袁州仰山禅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灯存稿》卷四有传。...

释祖钦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