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藏终不见

出自宋代宋太宗的《缘识》,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ú cáng zhōng bú jià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伏藏终不见,巧拙是兼非。
至道光怀古,周通隐圣机。
清天何物性,浊地故相依。
修炼真堪惜,疏慵有顺违。
()
不见,怀古,圣机,何物性,相依,修炼

《缘识》是宋代皇帝宋太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缘识
伏藏终不见,巧拙是兼非。
至道光怀古,周通隐圣机。
清天何物性,浊地故相依。
修炼真堪惜,疏慵有顺违。

译文:
隐藏的缘分终究无法看见,巧妙和笨拙在某种程度上并存。
最高的道理昭示着古代圣贤的智慧,贯通了隐秘的奥妙。
纯净的天空有着怎样的本性?浊浪所处的地面仍然相依相存。
修炼真正的道德是值得珍惜的,漫不经心和懒散却违背了顺应的原则。

诗意和赏析:
《缘识》这首诗词以一种富有智慧和哲理的方式表达了人生中的一些深刻思考。通过对巧拙、道德修炼和天地之间的关系的描绘,这首诗词探索了人与命运、人与道德之间的纠葛。

诗中的“伏藏终不见,巧拙是兼非”表明了命运或缘分的神秘性。无论是善巧还是笨拙,我们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这种隐藏的缘分让人难以捉摸。

“至道光怀古,周通隐圣机”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和智慧的渴望。通过追求至高无上的道德原则,我们能够领悟古代圣贤的智慧,贯通隐藏的奥秘。

诗中的“清天何物性,浊地故相依”表明了天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纯净的天空和混沌的地面相互依存,构成了宇宙的完整。这也可以被理解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最后两句“修炼真堪惜,疏慵有顺违”敦促人们珍惜真正的修炼。只有通过不懈地追求道德和智慧,我们才能与自己周围的世界和谐共处。放任漫不经心和懒散的态度只会违背顺应的原则,导致不利的后果。

总体而言,《缘识》通过对巧拙、道德修炼和天地之间相互关系的思考,提醒人们在人生中保持谦逊、珍惜真正的修行,并理解人与命运、人与道德之间的微妙互动。这首诗词展示了宋太宗对人生智慧和哲学思考的深刻洞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