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再少年

出自宋代孙应时的《灯下学书偶成》,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ān dé zài shào ni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学书乃一乐,人或罕知趣。
而我欲成癖,矻矻了朝暮。
天资苦凡弱,师法非早悟。
目力又已衰,怳若在烟雾。
虽然日数纸,就视辄自恶。
旁人谬怂惥,定未识佳处。
右军固神品,大令亦体具。
嫡传张与颜,尚未肯怀素。
颇怪近世评,似为米老娱。
雄奇在风骨,隐括须法度。
安得再少年,令我进一步。
人高书乃高,此语俗子怒。
()
学书,知趣,成癖,矻矻,朝暮,天资,师法,目力,烟雾

《灯下学书偶成》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自身才情和年华逝去的感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作者在灯下学书为背景,通过自我表达和自我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书法的痴迷和坚持。作者认为学书是一种乐趣,但大多数人却不懂得欣赏。然而,作者却渴望将学书发展为一种癖好,并为此而努力奋斗,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黑夜。然而,作者意识到自己的才华有限,学习的起步也较晚,视力已经衰退,导致在书法上感到困惑和迷茫。作者形容自己的视力犹如迷雾中,看不清书法的真正境界。

尽管作者不断地用纸笔进行练习,但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时,总是自我厌恶,认为自己的水平还不够好。旁人对他的评价可能因为误解而不准确,未能理解他作品的优点之处。右军是指宋代书法家张右丞,大令指的是宋代文学家陆游。他们都是古代书法家的典范,但他们尚未能够领悟孙应时的书法风格。作者对近世对书法的评价感到怪异,认为他们只是追求迎合大众口味而已。

在表达自己对书法的追求时,作者强调书法要有雄奇的气骨,同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度和规范。他希望能够再次年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身高和书法水平是成正比的,这种说法可能会引起一般人的愤怒。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书法的热爱和对自身才华的自我反思。作者渴望在书法上取得更高的成就,但也深感自己的局限和时光的流逝。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追求和自我认知的描绘,表达了对艺术追求的坚持和对人生矛盾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