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池浅浅开

出自宋代袁说友的《植花于假山》,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én chí jiān jiān kāi,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
岩石棱棱巧,盆池浅浅开
空山初幻花,方丈小飞来。
屈曲清泉溜,参差细草栽。
只今山在眼,着眼便徘徊。
()
岩石,棱棱,盆池,浅浅,空山,方丈,参差,着眼,徘徊

诗词:《植花于假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假山上美丽的花园景象。作者以极富想象力和艺术感觉的语言,展示了岩石的形态、盆池的浅深、山中幻化的花朵、方丈(僧院)中飞舞的小鸟,以及清泉的曲折流动和细草的参差排列。在诗人的双眼注视下,山景变幻万千,引发了他思绪的漫游。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假山花园的景象,运用了形象生动、富有节奏感的词句,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变化。通过描绘岩石的棱棱形态和盆池的浅深程度,诗人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假山的雄奇和花园的精致。

诗中提到的空山初幻花和方丈小飞来,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空山初幻花暗示着诗人眼前的花朵可能只是幻象,或者是自然界中一种罕见的花卉,增添了诗词的神秘色彩。方丈小飞来则描绘了僧院中自由自在飞舞的小鸟,给整个景象增添了生气和活力。

随后,诗人又描绘了清泉的曲折流动和参差排列的细草,这些细节描写传递出一种山野的宁静和生机勃勃的感觉。诗人在描述这些景物时,使用了屈曲、参差等词语,使得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最后两句"只今山在眼,着眼便徘徊"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在山景之中,心神徘徊,思绪飞扬,被美景所吸引,无法自拔。这种心境折射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感受,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意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热爱,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越尘世的情怀。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袁说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