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得秦家筑城卒

出自唐代王建的《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ài dé qín jiā zhù chéng zú,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
古来此地无井泉,赖得秦家筑城卒
征人饮马愁不回,长城变作望乡堆。
蹄迹未干人去近,续后马来泥污尽。
枕弓睡著待水生,不见阴山在前阵。
马蹄足脱装马头,健儿战死谁封侯。
()
古来,井泉,饮马,望乡堆

诗词的中文译文: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
古来此地无井泉,赖得秦家筑城卒。
征人饮马愁不回,长城变作望乡堆。
蹄迹未干人去近,续后马来泥污尽。
枕弓睡著待水生,不见阴山在前阵。
马蹄足脱装马头,健儿战死谁封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长城窟附近旅行的诗人,他发现这里到处是马骨,这是因为在古代,长城窟是很多征战马匹的安息之地。同时,由于长城窟没有井泉,因此只能依赖秦家筑城的士兵们提供水源。诗人愁苦地饮马,但却无法回到故土,他感到愈加思乡,长城似乎变成了他望乡的堆积物。诗人注意到,有一些蹄迹还未完全干涸,这意味着有些人刚刚离开。而后续到来的马却带来了泥污,显示了经历了泥泞的辛苦旅程。诗人闭上眼睛靠着弓睡觉,期待水源的涌现,但却看不到前方的阴山,前方可能是战场或隐晦的敌人。马蹄脱落,马头被拆下,曾经勇敢的战士死去,却无人为他们封侯荣誉。

赏析:

通过描写长城窟和马骨,诗人以唐代军队对边境的防守为背景,表达了军人思乡之情和战争的残酷现实。诗中运用了寥寥数语写出了深沉的哀愁和无奈感,揭示了当时边境军人艰苦的生活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展现了长城窟的凄凉景象,凸显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牺牲。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古代士兵的忠诚和勇气,同时也唤起读者对和平与家园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王建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