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戈碣石

出自唐代卢照邻的《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héng gē jié shí,诗句平仄:平平平平。
遐哉庙略,赫矣台臣。
横戈碣石,倚剑浮津。
风丘佛箨,日域清尘。
岛夷复祀,龙伯来宾。
休兵宇县,献馘天闉。
旆海凯入,耀辉震震。
()

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

遥远的庙宇如此壮丽,高耸的台阶充满了朝臣的威严。横戈立在碣石上,依靠剑舞浮渡河流。风吹过积满了佛经的山峦,阳光照耀着纯净的土地。诸多岛屿的居民再次来祭祀,龙伯也莅临作为贵宾。结束了战争的宇县告一段落,香烛奉献在上天圣殿。舰旗扬帆驶入广阔的海洋,散发出耀眼的光辉,震撼着大地。

中文译文:

遥远的庙宇如此壮丽,
高耸的台阶充满了朝臣的威严。
横戈立在碣石上,
依靠剑舞浮渡河流。
风吹过积满了佛经的山峦,
阳光照耀着纯净的土地。
诸多岛屿的居民再次来祭祀,
龙伯也莅临作为贵宾。
结束了战争的宇县告一段落,
香烛奉献在上天圣殿。
舰旗扬帆驶入广阔的海洋,
散发出耀眼的光辉,震撼着大地。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方战争的胜利场景,展示了唐代乐府风格中对于壮丽场景和英雄气概的歌颂。

作者以华丽而动情的语言,描绘了遥远的庙宇和高耸的台阶,表达了古代朝臣们的威严和庄严。横戈立在碣石上,剑舞浮渡河流,显示了东方战士的英勇和战斗技巧。山中传来的风声带有佛经的庄严气息,阳光照耀在纯净的土地上,表现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与祥和。

诗中还出现了居民祭祀和贵宾龙伯的场景,强调了胜利的喜悦和民众的感恩之情。战争结束后,宇县恢复宁静,香烛奉献在上天圣殿,象征着对胜利者的臣服和敬意。最后,舰旗扬帆驶入广阔的海洋,散发出耀眼的光辉,展示了东方战争的胜利和威严,同时也给人一种希望和启发。

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描写和华丽的辞藻,展现了东方战争的壮丽景象和英勇气概,以及战争胜利后的和平与祥和。这些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引发了对和平、和谐的向往和珍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