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下荆棘丛

出自唐代赵徵明的《挽歌词》,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uán xià jīng jí có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寒日蒿上明,凄凄郭东路。
素车谁家子,丹旐引将去。
原下荆棘丛,丛边有新墓。
人间痛伤别,此是长别处。
旷野多萧条,青松白杨树。
()
上明,素车,家子,荆棘丛,人间,痛伤,旷野,萧条,白杨树

《挽歌词》中文译文:寒日照亮了蒿草,凄凄郭东路。一辆素车将要离去,红色的旗帜引领着前行。原野下有茂密的荆棘丛,丛边有一个新的坟墓。人间的痛苦是由离别带来的,这里是永远的离别之地。广阔的野地荒凉寂寞,青松和白杨树交相辉映。

诗意与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悲伤和对生死的思考。诗中使用了冷酷的自然景物和荒凉的环境来描绘离别的痛苦和生死的无常。寒日照亮了蒿草,既能表现出日子的冷酷,又暗指了生命的短暂;郭东路凄凄,暗示了离别的惆怅;素车和红旗象征着丧葬,表现出死亡不可逃避的命运;荆棘丛和新墓象征着痛苦和离别的场景;广阔的野地和青松、白杨树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孤独和荒凉的感觉。

整首诗以凄凉的情绪为主题,展示了诗人对离别和生死的思考。通过描述冷酷的环境和痛苦的场景,诗人表达了人世间不可避免的离别和生死的无常,让人深感悲伤和思索。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感情的语言,带给读者一种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徵明

赵徵明,唐代诗人,天水人。《全唐诗》作“赵徵明”,存诗三首。工书,窦臮《述书赋》称之。诗三首,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佳作。《回军跛者》写一个回乡的跛脚老军,拄着“一枝假枯木”,步履维艰,“去时日一百,来时月一程”(当年去边城时能日行百里,现在退役还乡整整一个月才行短短一程),时刻担心自己会倒在路旁,“掩弃狐兔茔”,“所愿死乡里,到日不愿生”(唯一的心愿是能赶回家乡,立刻死掉),此情此景真令人痛断肝肠,其艺术感染力与三国时王粲著名的《七哀诗》相仿佛。后两首分别写死别、生离,亦皆写得悲气弥天,读之泪泫,足见徵明铺陈渲染之功夫。...

赵徵明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