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冥鸟去迟

出自唐代李端的《送归中丞使新罗(一作李益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ū míng niǎo qù chí,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
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
浩淼风来远,虚冥鸟去迟
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
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
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
扶桑,雨露,积水,浩淼,长波,孤岛,旌旗,别叶传,秋意,回潮,客思,无旧路

《送归中丞使新罗》(一作李益诗)

东望扶桑日,何年是到时。
望着东方的扶桑日,不知何时才能到达。
片帆通雨露,积水隔华夷。
船帆经历雨露,水面隔离着中原和新罗之间。
浩淼风来远,虚冥鸟去迟。
广阔的海面风吹远去,孤鸟离去延缓。
长波静云月,孤岛宿旌旗。
波浪翻滚,云月静守,孤岛上飘扬着旗帜。
别叶传秋意,回潮动客思。
离别的叶子传达着秋意,潮水回涨唤起游子的思念。
沧溟无旧路,何处问前期。
浩渺的大海没有旧路可走,向何处询问前程。

译文:

望东方的扶桑日,何时才能到达?
船帆经历雨露,水面隔离中原和新罗。
广阔的海面风吹远去,孤鸟离去缓慢。
波浪翻滚,云月静守,孤岛建有旗帜。
离别的叶子传达秋意,潮水回涨唤起游子的思念。
浩渺的大海没有旧路可走,向何处询问前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端所作,题为《送归中丞使新罗》,另有一种说法将其归为李益的作品。诗中以东望扶桑(日本)为背景,描述了海上送别的场景。作者对远行之旅带来的距离感和离别之苦做了生动的描绘。

整首诗以对东方扶桑之地的期待和送别之情为线索,描绘了船只在广阔的海面上吹着风,随波逐流向远方驶去的情景。通过描写波浪、云月和孤岛,增强了诗中远离家园的感受。

诗中还融入了季节和时间的变化,以及自然界的景物来表达离别的情感。离别的叶子传达着秋意,潮水的回涨唤起了离家的思念。通过这些描写,诗人抒发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离别之情为主线,运用了明快流畅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离别的痛苦、距离的遥远和对未来的无知。这首诗展现了唐代诗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创作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李端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