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许可言诗

出自唐代杨凝的《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n xǔ kě yán shī,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才薄命如此,自嗟兼自疑。
遭逢好交日,黜落至公时。
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
更惭君侍坐,问许可言诗
()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是唐代杨凝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才薄命如此,自嗟兼自疑。
遭逢好交日,黜落至公时。
倚玉甘无路,穿杨却未期。
更惭君侍坐,问许可言诗。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杨凝在通过科举考试后被任命为侍郎之后,对自己才能的怀疑和不安。他感叹自己的才华有限,命运如此,对自己的能力和前途充满疑虑。他深感自己经历了交好朋友的美好时光,却在一夜之间被贬职至庶务之中。尽管他曾倚靠权贵,却没有找到通往成功的途径;虽然他穿过了杨门(指杨家的门槛),但却未能进入其中,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拔。他自谦地表示自己不值得像君王那样受到恩宠,但仍然希望能够获得上级的许可,继续写诗。

赏析:
这首诗以自嘲和自怜的口吻,表达了杨凝在官场上的失意和无奈之情。他感到自己的才华有限,命运不济,对自己的前途充满疑虑和不安。诗中运用了倚玉和穿杨的意象,倚玉暗指依附权贵,穿杨则暗示进入杨门得到进一步提拔的希望。然而,这些努力都没有实现,使得杨凝更加感到失落和自卑。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希望能够得到上级的许可,继续从事文学创作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表达作者的内心矛盾和挣扎,展现了官场的残酷和无奈。杨凝以自嘲和自怜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不满,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士人在官场上的艰辛和困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抒发,揭示了人们在官场上的无奈和难以抗拒的命运安排,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凝

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杨凝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