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句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词典

鸾台侍郎的意思

luántáishìláng

鸾台侍郎


拼音luán tái shì láng
注音

词语解释

(1).即门下侍郎。《新唐书·百官志二》:“ 龙朔 二年改黄门侍郎曰东臺侍郎, 武后 垂拱 元年曰鸞臺侍郎, 天宝 元年曰门下侍郎。”参见“ 鸞臺 ”。

(2).即门下侍郎。《新唐书·百官志二》:“ 龙朔 二年改黄门侍郎曰东臺侍郎, 武后 垂拱 元年曰鸞臺侍郎, 天宝 元年曰门下侍郎。”参见“ 鸞臺 ”。

词语分解

鸾台的解释

词语解释鸾台[ luán tái ]⒈  宫殿高台的美称。⒉  唐时门下省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⒊  妆台。引证解释⒈  宫殿高台的美称。引《文选·曹植<应诏>诗》:“朝发鸞臺,夕宿兰渚。”李善 注:“鸞臺、兰渚,以美言之。”唐 王勃 《九成宫颂》:“翊鸞臺之广宴,扈鸳砌之仙游。”⒉  唐 时门下省别名。后借指朝廷高级政务机构。引《新唐书·百官志二》:“垂拱 元年门下省曰鸞臺。”宋 梅尧臣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幅狭不堪作詔命,聊备麤使供鸞臺。”清 朱彝尊 《送曹郡丞贞吉之官徽州》诗:“凤沼趍晨久,鸞臺典籍荣。”⒊  妆台。引《敦煌曲子词·天仙子》:“燕语鶯啼惊觉梦,羞见鸞臺双舞凤。”宋 张先 《木兰花·席上赠同邵二生》词:“弄妆俱学閒心性,固向鸞臺同照影。”明 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鸞臺罢妆,鹊桥初驾,佳期近也,请仙郎到河。”

侍郎的解释

词语解释侍郎[ shì láng ]⒈  中国古代官名,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部长,地位次于尚书。例兵部侍郎。英assistant minister;引证解释⒈  古代官名。 秦 汉 郎中令的属官之一。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秦 官,掌官殿掖门户,有丞。引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謁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后汉书·百官志二》:“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清 赵翼 《陔馀丛考·侍郎郎中》:“葢本执兵侍卫者。侍郎之官,至 汉 始有。”⒉  古代官名。 汉 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后称侍郎。 隋 唐 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 清 雍正 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引《后汉书·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书起草。”刘昭 注引 蔡质 《汉仪》:“尚书郎初从三署诣臺试,初上臺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宋史·胡铨传》:“近者礼部侍郎 曾开 等引古谊以折之, 檜 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郑观应 《盛世危言·书吏》:“自大学士、尚书、侍郎及百司尹,唯诺成风,皆听命於书吏。”⒊  古代官名。 晋 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国语辞典侍郎[ shì láng ]⒈  职官名:(1)​ 秦汉时郎中令的属官,主更值执戟,宿卫殿门。东汉时尚书属官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来只称郎。隋朝又称侍郎,并置员外郎,炀帝时各部置侍郎一人,为尚书的副贰,而改各司侍郎为郎。唐改郎为郎中,以员外郎为之贰,历代因之。沿至清末,又改各部侍郎为各部副大臣。(2)​ 晋时各王国皆有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主掌赞相威仪,通传教令。英语ancient official title, assistant minister法语ancien titre officiel, assistant minis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