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句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词典

蹑足潜踪的意思

nièqiánzōng

蹑足潜踪


拼音niè zú qián zōng
注音ㄋ一ㄝˋ ㄗㄨˊ ㄑ一ㄢˊ ㄗㄨㄥ

繁体躡足潛蹤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

蹑足潜踪[ niè zú qián zōng ]

⒈  轻挪脚步,隐蔽行踪,使人不易察觉。

他蹑足潜踪地走了过来。

lighten (one's step);

引证解释

⒈  形容行动小心隐秘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一折:“我躡足潜踪,他换羽移宫。”
《隋唐演义》第十五回:“叔宝 躡足潜踪,进老母卧房来。”
澄清 《大刀记》第十七章:“疤瘌四 活像一只避猫鼠似的,东望望,西瞅瞅,抽头探脑蹑足潜踪地走进小学的院门。”

国语辞典

蹑足潜踪[ niè zú qián zōng ]

⒈  放轻脚步,隐藏行踪形容行为极为小心隐秘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我这蹑足潜踪,悄地听咱。一个羞惭,一个怒发。」
《隋唐演义·第一五回》:「叔宝蹑足潜踪,进老母卧房来,只见有两个丫头,三年内都已长大。」

词语分解

蹑足的解释

词语解释蹑足[ niè zú ]⒈  放轻脚步走。例他蹑足溜到门口。英lighten (one's step);⒉  插足,等于说“出身”例蹑足行伍之间。——汉·贾谊《过秦论》英take one's position in;引证解释⒈  后以“躡足”指 刘邦 玩弄权术封 韩信 为 齐王 一事。引《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 使者至,发书, 汉王 大怒,駡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 躡 汉王 足,因附耳语曰:‘ 汉 方不利,寧能禁 信 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汉王 亦悟,因復駡曰:‘大丈夫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 张良 往立 信 为 齐王。”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五:“淮阴侯庙,题者甚多,惟諫议 钱公昆 最为絶唱,曰:‘筑坛拜日恩虽厚,躡足封时虑已深。’”明 常伦 《过韩信岭》诗:“祸奇缘躡足,功大不容身。”景耀月 《古诗》:“真王乃躡足,方寸谅难甘。”⒉  顿足,踏步。引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大魏篇》:“騏驥躡足舞,凤皇拊翼歌。”⒊  轻步行走貌。引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妓》:“妓者先引长绳,两端属地,埋鹿卢繫之。鹿卢内数丈立柱以起绳,绳之直如絃。然后妓女自绳端躡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二折:“花阴里躡足行行,柳影中潜身等等。”曹禺 《日出》第一幕:“这时由左面食物柜后悄悄爬出一个人,倚着柜子立起,颤抖着,蹑足向门口走,预备乘机溜掉。”⒋  置身;参与。引汉 贾谊 《过秦论上》:“﹝ 陈涉 ﹞躡足行伍之间,俯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 秦。”《周书·文帝纪论》:“太祖 田无一成,众无一旅,驱驰戎马之际,躡足行伍之间。”柴萼 《梵天庐丛录·东鸥词》:“祥符 周星誉 尗云,抗手竹林之游,躡足 承明 之选。”国语辞典蹑足[ niè zú ]⒈  踩别人的脚,或以此表示有所示意。例如:「蹑足附耳」。⒉  以脚尖著地,轻轻的走。例如:「他蹑足而过,深恐吵醒了熟睡的爷爷。」⒊  参与其中。引《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蹑足行伍之闲,而倔起什伯之中。」

潜踪的解释

词语解释潜踪[ qián zōng ]⒈  潜藏踪迹,使不为人知。英go into hiding;引证解释⒈  隐蔽踪迹。引明 阮大鋮 《燕子笺·兵嚣》:“军声四起汹汹、汹汹,教人何处潜踪、潜踪?”《红楼梦》第五四回:“大家躡手躡脚,潜踪进镜壁去一看,只见 袭人 和一个人对歪在地炕上。”⒉  指潜逃。引《儒林外史》第八回:“此时潜踪在外,虽这一点物件,也恐被人识认。”1. 隐去行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 殷元礼 ﹞骇极,惟恐其觉,潜踪而遁。”《花月痕》第四六回:“该大臣等……淆乱是非,致令外议沸腾,或曰受贿容奸,或曰潜踪通贼。”⒊  犹灭迹。引清 林则徐 《会札南澳锲谕令长山尾等洋外船一律呈缴烟土稿》:“奸徒总未潜踪,以致去而復来。”国语辞典潜踪[ qián zōng ]⒈  藏匿踪迹。引《聊斋志异·卷一二·二班》:「骇极,惟恐其觉,潜踪而遁。」《儒林外史·第八回》:「此时潜踪在外,虽这一点物件,也恐被人识认,惹起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