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句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词典

琵琶胡语的意思

琵琶胡语


拼音pí pá hú yǔ
注音ㄆ一ˊ ㄆㄚˊ ㄏㄨˊ ㄩˇ

繁体琵琶胡語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

琵琶胡语[ pí pá hú yǔ ]

⒈  见“琵琶旧语”。

引证解释

⒈  见“琵琶旧语”。

词语分解

琵琶的解释

词语解释琵琶[ pí pa ]⒈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英pi-pa,a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a fretted fingerboard;引证解释⒈  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 波斯阿拉伯 等地, 汉 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一说,我国 秦 末,百姓长城 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见 晋 傅玄 《〈琵琶赋〉序》。) 南北朝 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 唐 宋 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现今民间的琵琶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民族独奏乐器。⒉  指弹奏琵琶的指法。引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王蝺 ﹞又见 康崑崙 弹琵琶云:‘琵声多,琶声少,亦未可弹五十四丝大弦也。’自下而上谓之琵,自上而下谓之琶。”《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怎的推手向外为琵,合手向内为琶,怎的为挑,为弄,为勾,为拨:--指使的他按谱徵歌都学得心手相应。”⒊  鱼名。引《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鯢吐浪,跃龙腾蛇,鮫鯔琵琶。”刘逵 注:“琵琶鱼,无鳞,其形似琵琶东海有之。”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形似琵琶而善鸣,因以名焉。”国语辞典琵琶[ pí pa ]⒈  乐器名。秦代人民根据鼗的形式创出直柄、圆形音箱的弹拨乐器,至秦汉不断改进,定型为四弦十二品位,用手弹拨的乐器。西元四世纪,西域文化交流,致使半梨形音箱,四弦四柱的琵琶传入内地。唐、宋以来在这两种琵琶基础上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现今半梨形音箱,以桐木板蒙面,琴颈向后弯曲,琴杆与琴面上设四相九至十三品、四弦的琵琶。除用于歌唱、曲艺、戏曲和歌舞伴奏外,也用于乐器的合奏、伴奏和独奏。英语pipa, Chinese lute, with 4 strings, a large pear-shaped body and a fretted fingerboard德语Pipa (Mus)​, Laute (S, Mus)​法语pipa (instrument de musique)​

胡语的解释

词语解释胡语[ hú yǔ ]⒈  泛称西北和北方各族的语言。引证解释⒈  泛称西北和北方各族的语言。引晋 法显 《佛国记》:“从此西行所经诸国,类皆如是,惟国国胡语不同。”唐 张籍 《陇头》诗:“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前 磁州 刺史 康福 善胡语,上退朝多召入便殿,访以时事, 福 以胡语对。”《长安客话·北平城》引 明 周忱 《蓟门老妇歌》:“百口仓皇夜出塞,散入 匈奴 部落居。偷生强欲随风土,旋綰盘头学胡语。”国语辞典胡语[ hú yǔ ]⒈  泛指北方和西北方各民族的语言。引《资治通鉴·卷二七六·后唐纪五·明宗天成四年》:「上退朝,多召入便殿,访以时事,福以胡语对。」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⒉  毫无根据的乱说话。也作「胡说」。例如:「他这样信口胡语,不知得罪多少人。」